既以女武神在巨人國DLC玩過一年並打算保存存檔留作紀念後,海難我也用溫蒂玩到覺得差不多可以保留作紀念的時刻了。

 

只是巨人國那個檔因為地底還沒完全探索、中途冒險模式過關之後自動換了角色讓我覺得要順利探地底有點懸,雖然組裝好了傳送器可以帶資開啟二周目,卻也捨不得一周目花了九十幾天做成的基地,所以打算另開檔在巨人國生存探圖、直到下個檔順利攻克地底後再來個半通關心得。

而海難其實我原本在生存過一年後,由於海難節奏快(不適合航海的季節接連來,而過了之後的火山季比起探索來說,光躲火山噴發就夠嗆,也無法悠哉探索,不像巨人國不管春或秋天都算是可以悠哉探索的溫和季節),等我第二年雨季時本來想說差不多可以封存存檔、最多是找個零件組一組後再封印,但後來一想,難得海難這把這麼順,不如把海難需要特殊條件解鎖的角色都解鎖完再封存存檔──結果這麼一來又多花了一年,直到178天才終於可以暫時落幕了。

 

首先寫在正式心得之前,我有幾點要先聲明:

 

1.從截圖其實就可以看的出來,這個檔非純淨遊戲檔,有打Mod,但沒打會影響遊戲性的Mod,而是打輔助mod小地圖、綜合狀態詳細欄目、食物烹飪輔助、食物數值顯示、傷害顯示以及敵我血條),以及增加趣味性的皮膚mod物品皮膚和人物皮膚),其餘可以保證在遊戲過程中除了要收檔時用代碼打開全地圖截圖以外,探圖以及建家生存其間沒使用任何會破壞遊戲體驗的mod或作弊碼

 

2.之所以說是半通關心得,是因為我魔法二本沒開,而且這個世界的探圖太累,不適合航海的季節又佔了一年中的一半,所以沒有精力把所有倒地毯式搜索一遍並收集所有傳送門零件,火山科技專用祭壇是找到了,但由於運氣差、又是相對較弱的溫蒂玩的海難,所以沒有特地刷呆龍刷龍心來親手做出火山科技用具,身上有的黑曜石器具都是寶箱開到的成品,雖然有打倒風季雨季BOSS,也打倒了海怪,但遊戲體驗還是不算完整的,才是半通關心得。

 

3.在之前的飢荒遊戲簡介裡我也有說過,飢荒是個很自由而且沒有太過固定套路的生存遊戲,地圖資源地形隨機不說,很多種工具可以做,但講真的因為個人喜好也並不一定全部都會用到。我也不算什麼高玩還是老鳥,就是最近飢荒剛好玩比較多、看實況視頻也知道一些基本技巧與知識的菜鳥,我生存的模式可能在老玩家眼中很菜,而且節奏過於緩慢居然第三年溫和季才想著殺海妖什麼的),並不適合所有玩家,一切心得僅供參考,建議有興趣的人還是去買遊戲親自玩、並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生存模式比較好

 

●本次遊戲檔地圖

 

本來我是打算把我玩時探索探出來這個還有些地方黑漆漆的地圖直接截圖出來,但轉念一想,這樣子感覺好像不太美觀,所以網上搜了一下之後就找到了開全地圖的代碼並且另外截圖,而截圖出的全地圖如下:

可以看得出來我玩了178天其實大部分的圖也都算探出來了,就差一點邊邊角角的地方沒探到。而講真的如果不是開全圖代碼,我是真不知道原來飢荒世界的地圖是生成菱形的,而不是我原先以為的正方形,算是長知識了吧?

這次火山的地圖,一樣是全圖作弊碼後截圖的,但其實我探索時只探索了邊緣,由於很快就找到了祭壇和火山科技工作台,在加上其時海難的生存節奏遠比巨人國快很多,可以說就算動作溫吞如我也忙到沒時間搞帳篷來睡覺快進夜晚時間,再加上中央是高溫的岩漿區,我沒敢靠太近,因此如果沒開作弊碼,就只能看到我繞著火山邊緣一周的地圖,不過該有的也算有探到就是了。

 

●第一年‧溫和季‧探圖找家艦基地‧航海探圖的基本策略

 

 

這個檔我的出生島是地圖中央的這個島,不算特別大但除了金子以外該有的資源都有,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

而一般來說除非出生倒地行大小正好符合你建家的標準,不然一般來說不建議在出生島逗留太久,該收的資源收一收,就準備建個木筏或竹筏開始探索其他新島了。

網路上每個實況主的探圖原則不盡相同,有人採回針狀算是搜索探圖、有人選擇隨興探圖,有些人則是每遇到一個島都會徹底探索過一遍、有些人則是採取划船先描邊大法,我的話在死了很多次海難檔後,總於總結出一個結論──在操作不夠強的情況下前期就那唯二能做的破速度手划筏,顏色深藍的深海區什麼的還是別去探了,一是躲風浪不夠敏捷船又沒啥耐久可以亂來、二是深海區不可能會有島嶼,我選擇是繞著顏色最淺的淺藍色的海域探索,和前面的地圖顯示的一樣,我死了無數次的經驗就是如果兩個島嶼離得比較近的話、淺海區域通常都會連在一起,順著找幸運的話能一口氣找一串島,淺海區域比較風平浪靜,沒什麼風浪很難翻船。

而且本來海難前期要探圖比較艱難,沒找到有金子的島之前根本不可能開科技一本解鎖更快的船還有加速的帆,要找到自己心儀的建家地並快速鍵家這點都需要時間,也因此時間算是很吃緊的。

我之前也說了海難的生存節奏其實很快,風季也就罷了,最多是風浪比較大、新手容易翻車,但雨季沒做好準備是個災難,所以最好是在第一年的溫和季加緊在結束前幾天就找家建址。講真的這點時間是絕對不夠探完全圖的,所以我是先找到覺得OK的就先下手為強。

我這次地一個探到覺得OK的島是所謂的骷髏島──島的地型如上圖,建家位址是在骷髏頭的地方。當然第一年的時候我沒想到這個檔我能存活那麼久,所以沒在遊戲開始就截圖,這是我要保留檔不玩保存前截圖的,第一年沒有斜下方的修船碼頭、也沒有碼頭對角線位置上方的魚塘,骷髏頭邊緣四個防禦用的食人花也是後來慢慢放的,蜂箱也是第二年開始才弄的。

第一年時我記得我就匆忙建個火堆、最重要的避雷針和防風火爐、烹飪鍋以及冰箱後就一邊繼續探島找其他資源,後來才慢慢在雨季風季等不適合外出的時候在家建設起來的。

我個人是覺得建家島不用那麼精益求精的一定非找個五合一還是四合一島,像我這一把類似的島都是在骷髏島之後才找到的,而那時候太晚了根本也來不及好好建家。

以我的標準來說,三合一島嶼其實就算不錯了,有重要的資源樹林、樹枝和草密布的沙灘、有礦的岩漿地型)組合在一起,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重要的是我懶得弄啥猴子陷阱,最好叢林不要有分布過於平均且密集的猴子窩,而且該有的雖然不算多但都有了蜘蛛窩、高鳥蛋、豬窩以及蜂窩),我當初一探到這個島就覺得『就是它了!』,然後溫和季也過半了就開始建家了。

之後才看到很多人說過的五合一島,但那個島在我看來防漏水如果沙包不夠多會有點危險,在加上發現時都風季了,自然都那樣了。

 

※附記:遊戲建家時除了科學一二本,其實最優先該做的應該是避雷針,在海灘中避雷針的重要性遠比在巨人國時更重要,至少巨人國春季下雨歸下雨、也沒有天天打雷,在風季的時候打雷打得那一個叫喪心病狂,在加上海難金礦非常分散、前期運氣不好可能很難找到多少,建議如果前期做出科技一本後優先做出避雷針,再考慮拿剩下的金子去做科技二本或其他東西。

 

●第一年‧風季‧論風季沒穿雨具又出航沾水並瘋狂抽獎而差點翻車的危害性‧以及‧論‧兩隻渡渡鳥的距離可以有多近

 

很快就到了風季了,換季後可以看到整個遊戲的色調很明顯地改變了,並且開始頻繁的有強風暴雨──事實上,我都懷疑這個遊戲不知道是太過逼真還是給第一次玩的玩家一個預警,我這個檔在溫和季的尾聲、還沒開始風季時就曾有一陣短短的狂風驟雨,而就算是有開mod提示換季,也不一定一換季就開始季節特有刁難人的特性,而是通常有兩到三天氣候比就平穩的時間,之後遊戲判斷覺得可以的才開始發威。

當然我的截圖一樣是遊戲後期覺得這個檔搞不好可以留作紀念才截的,我第一年的時候資源遠沒有玩到174天第三年時豐富──事實上,我看教學視頻看歸看,但作為一個聽課總會習慣性走神的慣犯,總會忘掉一些印象不深的重點,這導致第一年無論過風季還是過雨季我都差點栽跟頭。

就是我在其他地方說過了,其實我這一把運氣還算不錯,抽獎時第二把就抽到了步行手杖,中途除了差點觸bug而強行關閉遊戲重開以外,在前期算比較順的──也因此我稍微有些得意忘形了,頂著狂風探索島嶼(還是沒準備雨具的情況下),又因為貪心而瘋狂抽搶,因為掉的SAN和雨季前就逐漸攀升的潮濕渡差點沒因為理智崩潰的影怪而慘遭不測。

講真的,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訓,在之後第二、第三年開始颳風下雨時我就一直呆在建家島行動,而可能是漸漸熟練了,第一年差點發生的慘劇幸好是沒再發生了。

看過教學視頻的都知道海難有個特殊生物渡渡鳥,固定每次剛生成地圖只有兩隻在不同區域相同特色的海灘。

大概是視頻看多了,我總有種渡渡兩都在兩個不同島嶼的刻板印象──但這次遊戲自由生成的島嶼證明了我是錯的──真正遇到之前我根本難以想像原來兩隻渡渡鳥的距離可以這麼近,而且就這點距離他們能過成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態度,非得要玩家幫忙走這一段路搬運兩人相識並相愛。

講真的,當我走過這麼一小段距離又看到了另一隻渡渡鳥時,要不是我才剛看到另一隻往有蜘蛛的那一邊叢林走去,我差點以為是那一隻在我探其他地方時散步到另一片海灘的──我當接連看到兩隻做鄰居卻沒有在一起的渡渡鳥時,我滿腦子只有『就這點距離你為啥不自己走!?為啥!?』在無限loop。

當然他們不走這點路我也沒輒,最後我在第一年是先把兩人放在圈起來並標註2的海灘那邊讓兩人成家的,並做了個圍欄圍起來以保護渡渡鳥,第三年看那邊繁殖了好幾支才搬運兩隻回家在家的上方建個渡渡鳥窩的。

只是有一點我挺納悶的,我懶得找蛇皮做逗猴球,也因此通常我和鄰居猴子們都是基本上沒事不會找對方的冷淡關係,但自從我第三年搬運兩隻渡渡鳥並建了個渡渡鳥窩後,猴子就開始不分日夜的瘋狂往渡渡鳥窩旁的沙袋牆上鑽,效果就跟我圍牆裡圍的是顆逗猴球似的,也不知道是啥情況。

 

※附記:風季的特點是會掉冰雹,4個冰雹可以和成為一個可以料理用的冰塊。除了有會妨礙行動的強風以外,特點就是會狂打雷並會以彼雨季還要緩慢的速度上升潮濕渡並緩慢降理智,所以除非有雙層傘帽或其他防雷防雨的裝備、又對於閃比溫和季還大的風浪有自信,不然不建議出海,當然要冒險也行,但反應像我這樣比較遲鈍的建議就留守家中收集冰雹搓冰塊,並做一些可以回理智的料理,用來替雨季做準備。

 

●第一年‧雨季‧論沒準備雨具的後果:SAN值危機‧瘋狂做回SAN料理的那些日子

 

這個圖是我第二年雨季前收取教訓而鋪地板後的圖,雖然也淹了但至少沒第一年那麼慘。而從第二年與第三年也能看到我第三年時去掉了某個因為好奇而安的mod,原因是我發現那個mod就是單純移植哈姆雷特的屋子系統到其他DLC,除非開另一個可以自由刷出物品的mod,不然沒有相應的材料裡面還不能像哈姆雷特那樣可以搞裝修,覺得沒意思在另開新檔試驗後就關掉了。

說說我第一年狼狽且艱鉅的雨季求生血淚談吧。

這一半算是我自己的問題,可能是我看的教學視頻裡的實況主不是早早打了虎鯊做出來就是開寶箱就運氣爆棚地撿到了雙層傘帽,運氣顯然還沒那麼好、又第一年想先猥瑣發育不敢打Boss的我,雖然從上一個61天就死掉的女武神的經驗知道雨季淹水淹得能讓你欲仙欲死、嘴巴吐魂,但我這次還是只準備了一把小破傘、甚至連修補的針線包都沒做就妄圖混過去。

甚至現在想起來很白癡的是,我在雨季開始的頭幾天因為以圍圍個兩邊的沙包牆就夠了,甚至在下雨時也沒想起自己身上道具欄裡還有把傘可以撐著,直到濕潤渡滿格開始瘋狂腦殘的時候才開始慌了,瘋狂地煮有回SAN的食物妄圖拯救一下我飛快下降的理智。

特別是毒蚊子沒注意被叮到的話,中毒期間也會持續掉理智,掉到最後我真的感覺十分崩潰。

而我這一把選的是食譜比較廣的溫蒂、而非在巨人國玩慣的女武神就是因為很多回SAN的簡單料理都和肉料理無緣,就算有在沒有雨具的磅礡大雨中食材取得也不易也不夠看,而這一次我就採取了種田流加瘋狂做西瓜冰香蕉冰辣蔬菜雞尾酒這幾項回SAN料理勉強掉著我不時見底的理智值,直到我家的水終於淹到我所有的烹飪鍋連同保存加理智料理幾乎都有的冰塊的冰箱以及製冰機通通壞掉後,絕望之下我才突然想起我原來還有把雨傘可以用,這才硬生生的在我頻頻耍白癡的情況下度過了第一年的雨季。

 

※重點附記:不要輕視雨季的雨量,哪怕只有雨傘和縫補包也好,一定得準備防雨的雨具。還有雨季基本上在前期的平靜過後,一但開始下雨就不太適合出遠門了,建議要探圖還是要收資源準備食材的在這之前開始好好準備,為了怕淹家,能保存比較久的高飽腹度料理也先做一些背著,在鍋子沒淹壞前可以先用鍋煮,鍋不幸壞了又沒辦法在沒雨水的倖存區域做新的備用鍋的話,就吃之前準備好的料理撐過去。雨季雖然是雨季但只有中後期才開始下雨,但沒準備好的話雨量淹到能讓你想上吊。

※注意毒蚊子,沒準備貝殼甲的話就躲,蚊子在戳一下後不管中不中都會飛遠一段距離,趁機離開毒蚊子的攻擊範圍就可以了。要不要清毒蚊子看個人,反正過了雨季就都沒了,要輕的話要注意有毒記得穿貝殼甲。

 

●第一年‧火山季‧論當年我躲火山而在各個非家島嶼上遺留的呆龍們有多少

 

一樣是剛雨停後有一段相對平和的期間,而火山季我值到第三年因為高溫都沒有實際去獻祭過,所以都是靠在外島與外海流浪並閃躲的。

不得不說很多飢荒教學或老玩家實況主都特地強調獻祭的事情就代表現祭真的很重要,因為前期如果說還能趁著噴發的空隙回家一趟用已經恢復正常的鍋煮點料理或放點過多的食材到冰箱裡去,但快結束的那幾天頻繁到你根本沒法悠哉地呆在基地裡煮飯,基本上我都是狼狽地在外島或海面上東奔西跑。

這點真的沒啥心得好說了,就是集中點注意力別走神吧,不然被砸中沒有意外就結束了,對自己控制力有自信的可以挑戰注意落點的同時在海面上小範圍騰轉挪移地躲浪,地面上躲也可以,但有可能易燃的資源會受到波及而燃燒起來,不管是高溫還是燃燒都可能造成麻煩,而如果不擅長走位或武器不夠強的話,要清孵化的呆龍也不輕鬆。

 

 

而過了一年之後,不管是誰都能熟悉每個季節該怎麼度過,並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生存方案,再加上資源比起一開始鐵定豐富不少、探圖以及探資源地點的急迫性也會比頭一年下降許多,之後就可以忙碌卻不忙亂地從容度過了。

建議新手或是像我這樣半新不舊的菜鳥玩家,第一年不要急著什麼都做好,先最好生存最基本的準備後在去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其他想做、但之前缺乏資源或時間而沒能做的事情。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遊戲節奏,但不得不說海難是非得每個季節都需要提前準備道具才不會栽跟頭,就連我這個動作比較緩慢的玩家都不得不加快遊戲的節奏,而基本上等到覺得遊戲中的生活已經到了重複而且逐漸乏味之後,就可以考慮收集傳送門零件開二周目或是穿越世界(限定有兼容其他世界的情況)了。

 

●最後的附記:論如何打海難的三大BOSS(海妖、虎鯊和龍捲風)──只要我甲夠厚,我就敢站撸。

 

可能有看我網誌其他文章附加對玩饑荒期間的碎碎念的人應該知道,我不敢和巨人國的BOSS硬剛,但海難不知道是溫蒂有她可愛並每次打BOSS都變成花的姊妹分散注意的關係,我發現帶上兩點多個副頭盔兩點多個副甲、手持劍魚劍其實是可以直接和BOSS怪硬扛的。

不同於巨人國冬夏因為氣溫過低或過高而會自動掉血而妨礙打BOSS的危害(特別是龍蠅它的噴火攻擊會一口氣提高周圍的溫度並對玩家造成過熱或燃燒傷害),打BOSS不是需要技巧就是需要走位,對於手殘黨又是戰鬥菜雞的玩家來說難打得要命(春秋兩季BOSS都還沒見過姑且不論),但海難的BOSS設定上來說是可以實現這點的──首先會有過度溫度傷害的火山季並沒有BOSS,而其他BOSS都沒有會造成這種無法用護甲頭盔來抵禦的溫度傷害,可以說是相對之下比較好打的。

而且女武神專屬武器給我對戰鬥的啟發就是,只要甲夠厚又武器夠強,其實不用在乎走位也行(當然如果遇到護甲無法抵擋的傷害例外)。

 

 

●總結:海難節奏快‧中毒與潮溼帶來的SAN值危機‧做好準備就能輕鬆度過,但每一季都得準備導致步調很難悠閒。不適合步調慢的生存流玩家,閒不下來的積極型玩家更適合遊玩。

玩海難太累,有點倦了。之後大概休息段時間後會開始挑戰哈姆雷特,和某實況主說的一樣,每個DLC的生存法則都不一樣,預祝我能夠順利攻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澤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