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豪野犬 BEAST 真人電影特典

《撿到太宰之日》- Side-Beast

(本冊來源)

 

 

不知道是否漢化組老早就漢化好了,只是想一口氣放出,在A放出沒多久後,B也放出了,而從名稱中那毫不掩飾和IF線世界相關聯的Side-Beast,由於其實認真來說也只是篇幅不長的短篇,甚至比SiseA還短,屬於如果這個電影特典日後也要書籍化的話如果沒有大量加筆就只能二合一打包著出版可能頁數還不太夠的份量,而且一樣主要內容該劇透的在看之前就透得差不多了,所以看的時候倒沒有想像中那麼虐心,畢竟我發現朝霧寫小說有個特點,就是他很少花大篇篇幅著墨人物情感並進行感情過度渲染,他都更偏向用客觀的第三人稱視角、從細節展現角色內心情感的微妙變化之處,非得讀者用力去解讀才能品出那一兩分角色內藏於心的情感波動,老實說我其實不太吃這種敘述方式,也導致其實我看文野的官方小說其實都有點吃不太下去,情感也很難被調動起來。

 

這篇內容上算是A沒解釋的地方以及對IF線被省略的太宰最前面階段計畫內容的補完,A的太宰因為那時候已經對織田作有興趣而可能是基於尊重還是覺得好像也不太重要就沒繼續追問下去了,而B的未來首領宰、沒說明具體年齡但已經成為幹部的他卻為了以他認定的保護織田作而用側面的方式逼出了背後的答案,不過為了救一個只在其他世界裡存在過友誼的陌生人而狠心在兩人產生羈絆之前讓對方不可能親近、甚至會厭惡自己,可以說太宰某方面來說是真的有點太狠了一點,對他人與對自己都是。

 

這篇其實比起為了未來首領宰的太宰而心疼,我更注目的是它對織田作之助這個人在可能自己也有點懵懂的時期展現出他身為一個人的人性光輝的描補──也就是『畫』事件背後的故事──,老實說,從這裡就能察覺到織田作這個人的特殊之處、他某方面來說都和太宰一樣即使在沒選擇的時候就沉浸於黑暗之中,卻無意識在黑暗中找尋著光,只是太宰的光是從他身邊的人、也就是織田作等人身上找尋,他卻是試著從自己的內新里挖掘出讓他覺得應該存在的正確的方式摸索著真正的『善』該是如何,他會可能當時的自己也不太明白地替富商的養子保存那幅畫,或許正是畫那上面那段畫觸動了他的內心、以及這對父子間存在的某種他認為是美的東西打動了他才讓他替他們找回了畫的存在並藏起來並嚴守了這個秘密。

 

或者更正確的說,除了那本小說,也是因為歸還那本小說所延伸而出的『畫』的事件才讓他試著往向善、向他覺得更好的方向前進的契機也不為過,可以說畫事件是指引織田作試著成為一個好人的指引、就像織田作的遺言成了主世界的太宰向善的指引一樣也不為過──和他說的一樣,他是因為各種東西在這段期間的累積而以這件事情為契機開始了方向比較明確的改變,我覺得他會即使嗅到麻煩的預感也仍舊就下倒在門前的太宰,也是因為他從那之後就已經試著開始改變自己了,透過這種方式尋找他想獲得的東西,而在官方小說第二集的那個時間點,他某方面來說已經比起這時候更像一種形式上的嘗試來說,已經開始把他從中找尋到的某種東西融入自己體內成為在自然也不過並被他當成理所當然去執行的東西了,可以說對比之下織田其實有很明顯的成長。

 

講白一點,如果說這個時候的織田作多少還有點在探索期間的懵懂與浮於表面的形式的話,在死前那個年紀的織田作已經變成一個溫暖而柔軟的人了,而這份溫柔的變化或許是讓他開始顧慮更多、反而不再嘗試隨意以直接的方式踏入太宰內心,而是以一種更謹慎的方式試圖維繫那個酒吧內三人的感情的緣故,只是他變得更像一個人的同時也讓他更容易被打碎,不然換成這個時間點的精神狀態、造成他未來灰心而決意為了復仇而赴死的孩子之死對這個時期的他來說可能反而不會對織田造成這麼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個時間點的他雖然開始懂得溫情為何物但終究還沒有徹底把那個情感體會並融為自己會有的一部份特質,更多還是那個正在蛻變但仍未蛻變成功的少年殺手。

 

而不得不說,這篇的太宰描寫得更不像是個人了,也不知道是朝霧有意透過SideA太宰依舊活潑稚嫩的少年氣來反襯得到書的記憶的太宰已經被徹底毀掉、成了一個再也無法踏入光明也為了實現任務真正把自己道具化的那種非人與虛無感,來襯托出首領宰精神上的絕望與崩壞,也可以看得出相較於情感肆意潑灑、不管有幾分表演成分但至少像個人的主線太宰來說,首領宰即使情感仍未完全被抹煞、但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扼殺自己情感的表露與誕生,這一篇裡算是首領宰最後的求救也說不定,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還渴求著被誰、或者講白點是被織田作所拉住,才在最後沒忍住喊出織田作,但該說是造化弄人還是如何,一個作者安排之下恰巧掐滅他最後呼救的列車行時而過,他也及時回過神並逃走了。

 

其實這裡也能看得出來,比起這次的情難自抑的呼喚,他在IF線最終階段去見織田比起最後的呼救、更不如說已經很明確是做與人世間最後的了斷與告別,因為那個時間點上他已經無法呼救了,他只是想在死前最後放縱一次並讓自己沒有遺憾──我總覺得,那時候的他嘴上說著想看織田寫的小說,更多只是想被對方聽清楚、正大光明的再一次對著他喊織田作而已,所以當他這個呼喊被否定時他才有了表露於外的被打擊到的反應,其他都是他自己清醒知道只是找個樹洞傾瀉的自說自話罷了、他本身就不期待有他希望有的回應,就算織田全程不說話他搞不好也能自顧自的把想說的話給說完、而不會對織田的冷漠反應感到太多的難過與傷心。

 

因為他那次見面不是為了呼救,而是確實如他所說是為了訣別,他最後的呼救已經消失在這篇裡的列車呼嘯聲之中了。

 

而他沒有給機會讓織田拉住他、而織田也沒有抓住這個最後可以拉住這個人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澤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